电梯质量安全管理,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二
加强电梯质量安全管理
1
--强化制造安装环节质量控制
?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电梯装置时,应严格执行《住宅设计规范》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等标准规范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省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鼓励电梯制造单位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制定并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开展电梯品牌创建和质量提升活动。(省质监部门负责)
?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和制造单位提供的施工工艺施工,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杜绝“非正确指挥、非正确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违规现象。(省住房城乡建设、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强化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一梯一档”的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做好日常检查、维保监督、应急处置,乘客电梯公司,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应答。电梯使用单位发生变更时,原使用单位和现使用单位应对电梯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完善交接手续。积极推广“全生命周期安全大化和成本优化”理念,推行“电梯设备+维保服务”一体化采购模式,探索专业化、规模化的电梯使用管理方式。推动维护保养模式转变,依法推进按需维保,推广“全包维保”“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加强维保质量监督抽查,乘客电梯销售,整体提升维保质量。(省质监部门负责)
3
--强化隐患治理与更新改造
各市**要建立电梯隐患治理“一单四制”管理制度
? 对没有物业管理、维护保养和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电梯,建立隐患清单,乘客电梯维保,对隐患治理任务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逐一明确隐患治理责任单位、交办单位、协调督办单位和完成时限;
? 对治理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和记录,逐一建立管理台账;
? 对隐患整改完毕,经核查或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
? 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通报,并实施挂牌督办,乘客电梯,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要推进电梯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六项机制建设,制定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大修有关政策,扎实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畅通住房维修资金提取渠道,明确维修资金缺失情况下资金筹措机制,推进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工作。
三
创新电梯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以降低电梯故障率为目标,依托“互联网+质监”工作平台,加快建设电梯预警预测和信息化监管平台,构建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故障率、使用寿命为主要指标的电梯质量安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问题可查、责任可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省质监部门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积极争取开展调整电梯检验周期试点,加强和规范自行检测。(省质监部门负责)
? 研究出台政策,促进有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省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创新保险机制,优化发展“保险+服务”新模式,发挥保险的事故赔偿和风险预防作用,促进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水平提升。(省质监、**金融部门、安徽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明确电梯质量安全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坚持为民服务、依法监管、改革创新、多元共治的基本原则,以落实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以科学监管为手段,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故障率,不断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2020年,努力形成法规标准健全、安全责任明晰、工作措施有效、监管机制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的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体系,建立完备的全省电梯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电梯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电梯万台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等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